开云体育在线-狼队遭遇尴尬,困惑成为解决难题
前不久,市民曲先生家传来喜报,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的儿子曲延骐,毕业研究成果在全球食品科学技术家协会年会上获奖,并获得美国麻省大学全额奖学金,将继续攻读食品化学博士学位。小曲期待学成后回国,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曲延骐(左三)在全球食品科学技术家协会年会上获奖
由于曲延骐人在美国,记者通过微信和他进行了交流。
曲延骐1990年生人,中学时代在西岗中学和23中学度过,高考后考入辽宁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两年后赴美留学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攻读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
今年暑假期间,曲延骐的硕士毕业研究成果《利用牛奶中的酪氨酸盐和油性营养物质反应来提高营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使其达到在人体中有功效的浓度》在导师约翰-库普兰德的推荐下,入选7月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全球食品科学技术家协会年会(IFT)最终科研成果展示,并从30多个优秀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年会第三名的好成绩。因为曲延骐的研究成果卓越,完成硕士学位的曲延骐又被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食品科学系录取,获得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
这么权威的国际科学年会为何将奖项颁给一个中国留学生,曲延骐这样给记者解释,课题主要是用牛奶里面的酪氨酸来溶解一些在水中不溶的营养物质、药物或者味道物质,提高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让它们的浓度达到有效浓度,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味道以及药用价值。
曲延骐向记者介绍,其实很多药物如布洛芬,或是营养物质如维他命A、D、E等都是油溶性的,但大部分的食品都是以水溶性作为基础的,所以当要提高食品中的这些成分时,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加入酪氨酸。尤其是在婴幼儿营养食品的研制中,这项研究成果更有应用价值。
希望孩子在国外学有所成,是每个中国家长的最大心愿,那么曲延骐的成功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呢?对此小曲坦言自己在国内打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语言和实验精神。语言不多说,对于试验精神,小曲坦言自己中学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学校的实验室里。
“在23中学读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和化学,最盼望的就是在化学试验课上验证书本上的化学反应,而那时老师传授的实验室技巧和知识给我后来在美国大学的实验室里独立操作各种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曲延骐说。
对于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曲延骐告诉记者希望在食品成分分析领域深入地研究,“这也正是中国食品检测中最薄弱的一环。通过未来三年的学习,我希望能更透彻地了解食品分析的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在美国公司实践几年,更加透彻地了解美国的食品科学行业,然后再回国创业,把先进的理念和公司管理方法带回国内,希望自己能为尚处在食品安全探索和起步阶段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识拓展让我们来认识下这小伙就读和获奖的高校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缩写PSU)
是一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在全美公立大学中排名长期稳定在前十。被誉为美国‘公立常春藤’。 其学术科研能力走在世界前列,在工程、气象、地球科学、地理、传媒、管理学、特殊教育、农学等方面堪称世界顶尖,也是工业工程和英国文学在美国的发源地。
现任教育部常务次长(台湾)杨朝祥博士就是Penn State 教育学院毕业的。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初并曾来Penn State接受杰出校友奖。另外名作家、科学家,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陈之藩博士也是本校校友。
马萨诸塞大学,俗称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简称UMASS)
是美国知名的公立大学系统。马萨诸塞大学起源于1863年建立在美国麻省安姆斯特镇(Amherst)的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麻大的计算机AI(人工智能)一直在US NEWS上保持着全美前八的排名。2016年最新的US NEWS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中安姆斯特分校位列第75名。
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 (1957年,化工系),美国前国会议员约瑟夫·肯尼迪(二世) (Joseph P. Kennedy II)(1976,司法服务与教育),世界上最大的求职网站Monster创始人杰夫瑞·泰勒 (Jeffrey Taylor)(2001,新经济中的人力资源与市场),前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等等。
3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大批铁路专业人才
记者:栾光煜
作为铁路技术方面的国内权威专家,大连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兆文忠教授不仅在专业研究方面堪称“大拿”,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出的从容和低调、在利益面前表现出的平和与淡定、在育人中所呈现出的春风化雨和尽职尽责,都让身边的人无比佩服。
为高铁走出国门提供技术支持
工厂遇到难题有求时,兆文忠一定选择迎难而上。“这个专家,让人佩服”,这是铁路机车车辆工厂业内对他的评价。自1997年开始,中国在线运行的铁路列车进行了总计6次全面大提速,在每一次大提速中,兆文忠教授都是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兆文忠教授曾对他的团队成员讲:“投身高铁,义不容辞。”众所周知,2012年10月8日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铁试运行,车厢里搭载的是大米等重物。可这些大米还算不上是哈大高铁的第一批“乘客”,因为早在该年6月中旬,兆文忠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的成员就登上了列车,与工厂的研发人员一起收集和分析多项科研数据。他的团队基于特殊传感器的跨年温度监测,为高寒动车组在寒冷天气下安全运行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也为高铁成功走出国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计较名利 始终把事业摆在最前面
“祖国的事业不谈回报”、“做学问一定不要当商人,科学研究不能和商业画等号”、“工厂找来,那是信任,信任是无价的”。几十年来,兆文忠跟着问题走,围着难题转,只要企业有需求,从来不谈条件,更未主动提过报酬,事业至上、科研为先的品格为他赢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尊重。一次,兆教授带领当年留美结交的一位老朋友乘坐高铁参观工厂,当这位当年劝他不要回来的老朋友看到工厂领导、工程师们对兆教授的敬重和爱戴,感慨地说:“你是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选择回国是对的,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不知疲劳地育人 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
兆文忠教授始终把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三十多年如一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国家的铁路事业培养出了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计算机室与工厂间的奔波占据了大量时间精力,但兆文忠时刻把学生挂在心上,无论多忙多累,始终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还抽出时间主动给学生们开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先装脑袋、后装口袋”、有真才实学的人。每次讲座之后,他总是对听讲的学生公开他的电子邮箱地址、办公室房间号、电话号,甚至手机号,真诚欢迎学生上门交谈。
面向工厂、深入一线,和工程师打成一片,这是兆文忠工作的一贯风格。他的弟子中,不仅有自己的学生,更有数不清的一线工程师。兆文忠有着宽广无私的胸怀,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开讲座、言传身教,结合实际问题,把先进的技术理论传授给工程师,努力培养他们从理论的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他为工厂培养的一批工程硕士已经成为了工厂的技术骨干,后来其中四人获得了博士学位,一人还去清华大学做了博士后。
目前,兆文忠的跨学科团队力量雄厚,绝大多数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0人,5人是博士生导师。团队连续获批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交通大学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大连市复杂装备虚拟样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共完成国家86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铁道部开发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团队年均科研总经费位于学校前列。
记者手记
春风不言,桃李成荫。多年来,兆文忠教授培养了一批学术、学科青年带头人,许多人已经独立承担了各类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任务,成为服务中国铁路事业的新生力量。兆文忠教授团队的主要成员、大连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陈秉智说:“兆老师带着我们做项目,组织开展各种交流讨论会,也带着我们深入工厂第一线。
每当我们遇到疑难与困惑,他总是给予最大的帮助。即便是年过七旬、生病期间,仍然关心过问科研项目。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兆老师的辛勤付出,他不仅是我们学术的领路人,更是做人的楷模。”二十多年来,兆文忠为一代代青年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对教书育人,他充满了深沉热爱。
“还能够为党和人民做点儿事,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人。”采访最后,兆文忠教授爽朗的笑声里饱含着真情。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